* 新闻详情- */>
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核心任务,关系到档案信息的完整性、可用性和长期保存。为确保档案安全,国家档案局明确提出档案“九防”要求,即防火、防盗、防光、防潮、防水、防尘、防高温、防虫、防污染。这九项防护措施相互关联、相辅相成,构成了一个全面、系统的档案安全防护体系,为档案的安全保管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消除火灾隐患,保障档案安全
火灾是档案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,一旦发生火灾,档案将面临毁灭性的损失。因此,防火是档案“九防”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制度建设:建立健全严格的防火制度,明确库房内严禁吸烟、使用明火以及违规使用电器设备等规定。同时,制定详细的火灾应急预案,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培训和演练,提高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。
消防设施配备:根据档案库房的面积、结构和档案存储情况,合理配备先进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、灭火系统以及消防器材。例如,采用气体灭火系统,既能有效灭火,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对档案的损害;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、灭火毯等,并确保其性能良好、易于取用。
电气安全管理:定期对库房内的电气线路进行检查和维护,确保线路无老化、破损、短路等问题。合理规划电气设备的使用,避免过载运行。同时,安装漏电保护装置,防止因漏电引发火灾。
建筑防火设计:档案库房的建筑结构应采用防火性能良好的材料,如防火墙、防火门窗等。设置合理的防火分区,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阻止火势蔓延。此外,保持消防通道畅通无阻,为火灾救援提供便利条件。
加强安全防范,防止档案失窃
档案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、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,因此防盗工作至关重要。
物理防范措施:安装坚固的防盗门窗,采用高强度的锁具,提高库房的物理防护能力。对于重要档案区域,可设置双道门或门禁系统,限制人员进出。
监控系统:建立全方位的视频监控系统,对库房内外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。监控设备应具备高清画质、存储功能,以便在发生盗窃事件时能够提供清晰的线索。同时,可采用智能监控技术,如移动侦测、异常报警等,提高监控效率。
报警系统:安装入侵报警系统,如红外探测器、门窗磁传感器等,当有非法入侵行为发生时,系统能够立即发出警报信号,并将报警信息及时传送给相关人员。
人员管理:加强对档案库房工作人员的管理,严格执行人员出入登记制度,对进入库房的人员进行身份核实和登记。同时,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,提高其防盗意识和责任意识。
控制光照影响,延长档案寿命
光线中的紫外线和可见光对档案具有破坏性,长期暴露在强光下会导致档案纸张变黄、变脆,字迹褪色,影像模糊。因此,防光是档案保护的重要环节。
自然光照控制:库房窗户应安装遮光窗帘或遮阳罩,避免阳光直射档案。对于需要自然采光的区域,可采用低紫外线的玻璃或贴膜,减少紫外线的进入。
人工照明选择:选用无紫外线或低紫外线的照明灯具,如LED灯。同时,合理控制照明亮度和时间,避免长时间强光照射。在档案查阅区域,可采用局部照明,并设置感应开关,人走灯灭,减少不必要的光照。
档案包装:对珍贵档案和对光照敏感的档案,采用避光的档案盒、包装袋进行包装,进一步减少光照对档案的影响。
调节湿度环境,防止档案霉变
适宜的湿度是档案安全保存的重要条件之一,湿度过高容易导致档案纸张变形、字迹模糊、霉变滋生。
湿度监测:在库房内安装高精度的温湿度监测设备,实时监测库房内的湿度变化。并建立温湿度记录制度,定期记录和分析温湿度数据。
湿度调节设备:根据库房的实际情况,配备除湿机、加湿器等湿度调节设备。当湿度高于适宜范围时,开启除湿机进行除湿;当湿度低于适宜范围时,可通过加湿器适当增加湿度。同时,合理利用通风系统,调节库房内的空气流通,保持湿度均匀。
档案存放:档案应存放在离地面一定高度的货架上,避免直接接触地面,防止地面湿气对档案造成影响。同时,保持库房内整洁,避免杂物堆积,影响空气流通。
完善防水设施,应对突发水患
水患对档案的危害极大,一旦发生水灾,档案将遭受浸泡,导致纸张粘连、字迹模糊,甚至无法修复。
建筑防水设计:档案库房的选址应避开易积水、洪涝等区域。库房建筑应做好防水处理,如屋顶采用防水卷材、防水涂料等进行防水施工,确保屋顶无渗漏;墙体做好防潮层,防止雨水渗透。
排水系统: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,确保在发生水患时能够及时将积水排出库房。排水管道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清理,防止堵塞。同时,可在库房内设置地漏,并配备排水泵,作为应急排水措施。
防水包装:对于特别珍贵的档案,可采用防水包装材料进行包装,如防水塑料袋、防水档案盒等,提高档案在水患中的防护能力。
应急预案:制定完善的防水应急预案,明确在发生水患时的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。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防水演练,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。
保持环境清洁,减少尘埃损害
尘埃不仅会污染档案,还可能携带微生物、酸性物质等,对档案造成侵蚀和损坏。
库房清洁:定期对库房进行全面清洁,包括地面、墙壁、货架、档案盒等。采用吸尘器、湿布等工具进行清洁,避免扬尘。同时,保持库房门窗关闭,减少外界尘埃进入。
空气净化:安装空气净化设备,如空气过滤器、静电除尘器等,过滤空气中的尘埃颗粒,提高库房内的空气质量。定期更换空气净化设备的滤网,确保其净化效果。
档案整理:在档案整理、查阅等过程中,应注意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,避免将尘埃带入档案。对档案进行定期除尘处理,可采用柔软的毛刷轻轻刷去档案表面的尘埃。
调控库房温度,延缓档案老化
高温会加速档案纸张的老化、脆化,影响档案的保存寿命。因此,防高温是档案保护的重要任务。
温度监测:在库房内安装温湿度监测设备,实时监测库房内的温度变化。并建立温度记录制度,定期记录和分析温度数据。
空调系统:配备性能良好的空调系统,根据档案保存的适宜温度要求,合理设置空调温度。确保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,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。
通风散热:合理利用通风系统,在温度较低的时段进行通风换气,降低库房内的温度。同时,避免在高温时段开启库房门窗,防止热空气进入。
档案存放:档案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区域,避免堆积过密,影响散热。对于一些对温度特别敏感的档案,可采用特殊的隔热包装或单独存放于温度可控的区域。
采取综合措施,杜绝虫害侵扰
虫害是档案安全的一大隐患,害虫会蛀食档案纸张、字迹,严重破坏档案的完整性。
预防措施:保持库房内清洁卫生,定期清理库房内的杂物、垃圾,减少害虫的滋生地。对进入库房的档案、设备、人员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消毒,防止害虫带入库房。
防虫设施:在库房门窗安装防虫网,阻止害虫进入。在库房内放置防虫剂、驱虫器等,如樟脑丸、电子驱虫器等。定期更换防虫剂,确保其防虫效果。
定期检查: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,查看是否有害虫活动迹象。如发现虫害,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,可采用熏蒸、药物喷洒等方法,但要注意选择对档案损害较小的防治方法。
净化空气环境,保护档案质量
空气中的有害气体、污染物等会对档案造成化学侵蚀,导致档案纸张变色、脆化,字迹褪色。
环境监测:定期对库房周边环境进行监测,了解空气中有害气体、污染物的浓度情况。如发现周边环境存在污染风险,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。
空气净化设备:安装空气净化设备,如活性炭过滤器、光催化空气净化器等,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。定期更换空气净化设备的滤芯,确保其净化效果。
库房管理:保持库房内空气流通,合理控制库房的通风时间和通风量。避免在库房内使用含有挥发性有害物质的清洁剂、办公用品等。
档案包装:对珍贵档案和对污染敏感的档案,采用密封包装或在档案盒内放置干燥剂、除味剂等,减少污染对档案的影响。
档案“九防”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需要档案工作者高度重视,严格落实各项防护措施。只有将“九防”工作贯穿于档案管理的全过程,才能确保档案的安全与完整,为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核心任务,关系到档案信息的完整性、可用性和长期保存。
档案外包服务具体需参照哪些政策法规呢?选择数字化外包服务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?
档案事业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支撑,发展方向隐含于政策框架之中。
合同档案在企业运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,其管理工作涉及多个环节和方面。
面对高温、骤雨、强风三重气候特征,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面临多重风险考验。
微信咨询